不断追问的探索精神与强迫性思维的钻牛角尖有什么区别?(珩焬)

本帖最后由 简心鸽鸽 于 2024-2-15 12:12 编辑

或许,不断追问的探索精神与强迫性思维的钻牛角尖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
【在不断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是否保持开放的态度】。

其中包括:信息的收集,比如在搜罗相关知识经验的时候,是否会有意地挑选符合自己观点的,还是不同观点的都要参考。在分析的时候是否会有意地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分析,还是会考虑不同的可能性,哪怕那些可能性与自己最开始的猜想并不一致。

不断追问的探索精神,就是在信息收集的时候会参考不同方面的知识经验,哪怕与自己的观念不相符,也会考虑进来。在深入分析的时候也会多考虑不同的可能性,即使与最开始的猜想并不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分析的话,更加地尊重客观事实,得出的结论也会更加符合客观事实。拿这些结论去实践的时候,就更容易把事情做好。

而强迫性思维的钻牛角尖,类似于陀螺在一个小范围内打转。这个小范围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主观认知。也就是说,强迫性思维的人在搜集知识经验的时候,会先把信息过滤一遍,把自己不认同的先过滤掉,收集符合自己观点的、符合自己期待的信息。在分析的时候,也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分析。可能ta自己觉得没有很刻意,只是依据自己的习惯来收集、分析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出来的就不一定是客观事实了,里面会掺杂很多个人臆测,所以ta得出的结论也就不那么符合客观事实。拿这些结论去实践的时候,也容易频频碰壁。

这两个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了,大部分人都只是在这两者之间。不一定绝对的主观,也不一定绝对的客观,只是有所偏向,偏向主观或者偏向客观。现在我们知道了其中的区别,如果自己在太偏向主观了,就尽量引导自己在收集信息的时候也好,在分析的时候也好,尽量保持开放的态度,多搜集不同面的知识经验,多考虑不同的可能性,尽量还原客观事实。

比如说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死磕早睡。
影响早睡的因素有哪些呢?
个人方面:生物钟混乱导致睡不着又起不了;特殊饮食的影响,吃了某样食物就容易入睡困难;情绪的影响,过于激动或过于低落导致的睡不着;生活习惯的影响,睡前流程安排得不合理,导致推迟入睡时间;拖延导致推迟入睡时间;经脉堵塞导致睡不着;思虑过多难以放松导致睡不着……
环境方面:太吵;光线太亮;空气质量差;温度不适宜……
看起来只是早睡这“一个问题”,但背后涉及很多东西,需要综合考虑才能触及到最核心的原因。当我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来,并一一梳理、解决之后,现在我终于可以比较稳定地早睡了!


再说到理论与实践。在不断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如果只有理论分析,也容易钻牛角尖。为什么呢?因为只有理论的分析,在信息收集时也是不全的,会缺少很多实践才能接触到的细节。在分析的过程中能考虑到的可能性也是在纯理论的范围内。
强迫性思维是在自己的主观认知里打转,理论派则是在理论里打转。
要在实践中去触碰、去尝试、去了解才能收集到更多的理论无法触及到的、无法了解到的、无法分析到的细节和可能性,才能更好地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

还是那个三步上篮的例子。如果老师是在室内授课,放动画或者画示例图来讲解三步上篮是什么。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怎么走,第三步怎么走,然后投篮。把这些东西弄成考题,或者把这些动作用语言分析得很细致。你甚至都可以从头到尾地背出来,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学不会三步上篮,你只不过是了解ta的流程而已。
这就是纯理论的学习。

这个时候有同学吵起来了,说某个动作其实应该是这样,然后另一个同学说应该是那样,然后这个动作可能会导致什么,另一个同学说其实这个动作又怎么怎么样……
这两个纯理论学三步上篮的同学因为其中的细节动作而产生分歧,在会三步上篮的人看来就是闹着玩。

那么如何学会三步上篮呢?
理论上的学习还是必要的,要先明白大致流程嘛。
然后就是上手。拿球,球先放在哪一侧来着?最开始的站姿是什么样的?先迈哪只脚?然后跳第一步,差点站不稳。第二步又是什么来着?哦对,球还是放在身侧。第二步,跳,球差点掉了。接下来呢?哦准备投篮了,怎么投来着?一边蹦一边扔球?哦老师说我投篮的手势不对,哪里不对?哦要一只手拖住一只手扶,然后呢?老师说的要靠手腕转动是什么意思?
……
在不断练习中逐渐补充自己对三步上篮动作细节的了解,又根据这些了解继续练习,继续熟悉、规范动作,练习又继续加深对三步上篮的了解,了解又指导练习……直到最后能熟练地完成连贯的三步上篮。
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更新理论,理论又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
在实际接触中才能更直观地了解到语言无法表达的细节。也是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学会知识与技能,做到融会贯通。

看起来纯理论的学习好像只是缺少细节,但如果缺少的细节足够多,理论所描述的事物可能会与实际相差甚远。就好像是速写和实际景物的区别。根据实际景物可以轻易地画出比较相似的速写,但在自然中很难找到与速写一模一样的事物。也像从别人嘴里了解一个人。

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像用对应的螺丝刀来拧对应型号的螺丝钉。螺丝刀和螺丝钉的型号对不上又要硬拧的话,容易把工具弄坏。
如果分析事物的时候没有考虑事物的特殊性,最后也容易得出偏离事实的结论。
比如,我常常向我妈强调,某些食物我吃了会不舒服,然后她就会反驳我:“我吃了怎么没事?”这就是没有考虑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有些食物对一些人来说是美味,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是毒药。


这世界上确实还有很多未知的、无解的东西,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
在自己已经保持开放的态度收集信息,又保持开放的态度去分析,还在实践中去探索、学习了之后,还是无解的话,那没办法,这个问题可能不止对于你来说是无解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是无解的。所以这个问题可以暂时放一放,继续去学习、去实践,该干嘛干嘛。可能等到某个时候,自己的知识经验、实践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了,答案就会逐渐浮出水面。
比如我上一篇文章《如何达到深层放松?全然接收的实现路径》在去年十一月就想写了,但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直到最近对这个主题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才完成了这篇文章。

有的人很会放下,也不容易陷入强迫性思维里。遇到死胡同了就放弃,不会死磕,也就不容易纠结。
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适当放弃一些东西,可以节省出时间精力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有舍有得,有得有舍。

不过还是要强调一下这个“适当”的度,有些人放弃得太过,连训练要点也“放弃”,还是不行的。这部分人主要是因为分不清轻重点,所以放弃得比较盲目。平时可以多练练自己辨别轻重点的能力,多在日常中把各种任务、各种步骤排出轻重缓急,或是多请教别人,多交流沟通。


总的来说,想要在不断深入分析的过程中不落入强迫性思维里,除了在信息收集时、深入分析时保持开放的态度,还要践行【在实践中学习】,并学会适当放下。

(注:这篇文章里讲到的“信息”也是指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一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简心鸽鸽扬帆起航

3篇主题总数

7总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