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速读的前世今生



速读,就是以远远高于常人的阅读速度阅读,还能达到高效的理解记忆效果的一种阅读方法。能掌握这种阅读技巧的人并不多,要不然就古今中外就不会有那么多关于“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传说了。

在我国,真正把速读作为一种技能弄上台面,并没有太长的历史。

一. 全脑速读时代。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很多关于速读的著作翻译到国内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加古德次的《奇迹的超级速读法》和芦田献之的《实用速读法》,目前几乎所有关于眼肌的训练都出于这两本书。但是这些书籍翻译出版之后,并没有在国内引起多大的波澜。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国内某著名杂志上连续刊登全脑速读的广告,人们才慢慢的了解到有一个叫全脑速读的东西。最早的一批搞速读的人就是那个时候入的坑。为什么说是入坑呢,因为这种训练的陷阱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说最基础的眼睛训练,全脑速读的眼睛训练要求很严格,包括眼睛的注意力训练(一点凝视法),灵活度训练(例如左右跳动,上下跳动),视野扩大(是一张箭头发散的图表)。眼睛的灵活度训练和注意力训练还好说,下下苦功夫都可以,但是视野训练难倒了一批人。因为对于眼睛的视觉生理不理解,认为能通过训练完全同时看清好几行字。所以一部分叫真的人怎么也达不到一目半行、一目一行乃至多行那么大的视野宽度。于是这基本的入门儿功夫淘汰了一小部分人。

再往后,一些人觉得自己仿佛能同时看那么多的字了,然后面临的就是阅读中的理解。关于全脑速读中怎么理解,通过什么样的理解途径,这些书几乎都没有提及,但是都说全脑速读的核心是“无声阅读”。由于相关信息的缺乏,加古德茨的书中更是妄图通过符号法把脑内的默读彻底去掉。于是很多人把无声阅读理解成了大脑里边不发音的阅读,很多练习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克服不了大脑里面的默读,于是又有一半的人淘汰了。此时幸存下来的已经没多少人了,这些人也成功地消除了脑内的发音。但是一个可怕的问题来了,消除了脑袋发音之后,文字再也看不懂了,直接把自己搞成了阅读困难户。这简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导致这一批练速读的人,仅剩寥寥无几的一些人。剩下的人,他们已经意识到全脑速读的核心,也就是所谓的无声阅读和眼脑直映,绝不是克服大脑发音那么简单,各自研究出各自的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一个,通过大脑理解方式的转变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来适应高速的阅读。这些“幸存者”中,目前也有几个人在搞速读培训,用的是他们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方法,就不放在这里单独提出了。

客观的讲,当时的全脑速读还是比较理性的。吕武平在他的著作《全脑速读记忆》一书中,更是说明除去理解的因素,就根据人眼阅读的研究测算,人的一字不漏精读能力极限是每分钟三千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一字不漏的阅读,并且有些人通过眼睛的训练能够提高周边视野的灵敏度,能够通过眼睛余光辨认出文字字形,所以如果能解决理解的问题,一个速读训练有素者阅读自己知识范围内书籍的时候,是可以达到每分钟上万字并能理解大部分内容的。

二、七田真的右脑开发时代

在2004/2005年,南海出版公司分别出版了七田真的《超右脑照相记忆法》《超右脑波动速读法》,书中号称一页一页的把书翻完,就能像照相机一样把这一页一页的内容照进大脑里,并能让这些书里的内容像波一样和大脑产生共振,直接理解到文章的意义。自此,“速读界”正式进入了右脑开发时代。

我记得我当初看到这些宣传直接就蒙圈了,有这么一种神奇的速读法存在,我以前那些努力不就白费了吗?任何人用这种方法“照”几本书到大脑里,还用什么刻苦学习。我记得当时看到介绍后直接到书店把这两本书买了下来。其实这两本书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先是介绍一些所谓的“训练成功体会”和日本历史上右脑好的例子,然后一个丹田呼吸法以及各种想象,但这在冥想中连皮毛都不是。然后就是一些所谓的右脑训练,比如黄卡训练,三色卡训练,曼陀罗训练,esp超能力训练等等。这些训练真的可以实现像照相机一样的记忆能力吗?这样的形象思维形象记忆训练,真的能理解像编程,高数这种逻辑性十足的书籍吗?开发出来的右脑能力,难道真的仅仅限于阅读这一方面,不会有其他的副作用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的浅尝辄止地训练了两天,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就放弃了。

为此我还专门查阅了一些相关说法,发现在一些禅修者看来,所谓的波动速读法,只是禅修中的一些不值一提的小技巧。而说到底,禅修就是一种高级的右脑开发。比如南怀瑾大师,他是这样看书的:“我一朋友说南怀瑾先生人还是不错的和蔼可亲,不过喜欢吹牛夸海口,竟然说自己看完了大藏经、道藏,四库也差不多翻遍了,牛都不知道吹哪去了。朋友就跟在南先生的屁股后面考察他,东搞一下西搞一下,后来发现南先生看书不是看书,而是在翻书,完事合上即可出口成诵,第二天讲课便能信手拈来。以前南先生给国民党老一辈上将中将们讲传统谋略,为此特地在很短的时间里面重新通读了一遍二十四史,边读边哭说是替古人担忧。朋友还特地钻进四库推敲各种版本,最后恍然大悟:“先生确乎于中国文化已臻入奴出主、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之境。”

而对照一些经典的冥想和禅修的著作,七田真的著作中的各种练习法是在是连皮毛都算不上。因为里面有一个关键点忽略了,那就是冥想和呼吸法的训练。在七田真的书里也提到了这两方面内容,但是却仅仅是提及而已,并没有真正可操作性的方法。另外,小孩子6岁以前用的主要是形象思维,七田真书中所有的例子,都是孩子的,而成人的很少,就算有,也不是波动速读的例子,而是偶尔看到图像。因为对照一些冥想和禅修书籍,结合所谓的左右脑开发理论,可以看出,对于成年人来说,必须要经过冥想和呼吸法的练习,才能把大脑从左脑的工作状态调整到右脑的工作状态。而我们的大脑一般都是“左脑状态”,右脑机能被遏制。如果保持这种左脑状态,再怎么训练都是无济于事,因为左脑的壁垒作用,直接进行右脑训练的话,仍然是左脑在工作,信息只能进入左脑,是不会进入右脑的。所以,降低左脑的意识水平,将脑波降低到θ波状态,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是盖高楼大厦的地基。而冥想和禅修就是进入这种状态的钥匙。

并且,就算是神奇的波动速读,有据可查的也只是对于自己知识范围内的书籍有这种能力。其实想一下也知道,让一个学会波动速读的小学生去用几天时间读完大学课本,就能大学毕业?

于是那两本书买来,基本就束之高阁了。可是我当初却远远低估了他的影响力,这之后,右脑开发的大军开始前仆后继的涌来,一些右脑开发的书籍如同雨后春笋一样的往外冒,论调都是右脑多么的强大,左脑多么落后,好像人类进化这几十万年都是进化错了,把好好的右脑给进化没了,而各个有关思维、阅读和记忆的论坛上也都是这种神奇的右脑开发的内容。但是讨论来讨论去,90%的内容都是讨论第1关,也就是黄卡怎么看到原色的内容。也就是说,90%的人在第1关就放弃了。剩下的10%的天赋异禀人终于看到了黄卡的原色,但是离那种神奇的照相记忆和波动速读,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也真有人不信邪,也真有那份毅力,就一直这样训练下去,训练了一两年后,好像也真摸到了波动速读和照相记忆的门槛,但是事情远远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妙。退一万步,就算真的开发出了对于书本文字的照相记忆,能看完一篇文章,原原本本的根据头脑中的图像把书本的内容都复述出来,但是此时右脑已经有其他的功能随之开发了。右脑才不会随你所愿,只开发出这样一种能力。其余的能力,有据可查的有以下一些(但不是全部),但是已经超出一般人的承受能力了(以下内容均为当时网上内容摘录,如有冒犯请原谅):

“等你们开发出来照相记忆,就知道痛苦了,那时候你们对事物的理解力降为0!和小时候刚上学一样。信息如果联系不起来根本就是无用的,而那种记忆能力恰恰是以降低理解力为代价的,不信的话可以去吧,哥只能说这些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说,开发右脑要谨慎,也许我这样说你会嗤之以鼻,就像我在没开发之前如果听到这样的话也会嗤之以鼻,当然,我是严重过度开发了,甚至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没有人情,没有冷暖,只是无限让自己接近宇宙,接近最真实…行了,不说了,说多了又好进入那种无我的状态了,这种状态很不好。我鼓励你开发,但别忘记不要到疯狂的底部就行,天才们的另一面都是带有疯癫的,你喜欢这样么?作为我,我体验过,那种感觉很不好,即使能成为伟人,前提是要让自己的左脑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伟大而不疯癫,呵呵这是我说的,也许这句话本来就不成立,伟大永远伴随着疯癫,看看名人传记就知道了,哪个没疯狂过?我想,只要你的智商达到120(占人口7%)就算不错,当然,130(仅次于天才的智商) 140(天才)也是可以的,只要掌握好一个度,要不,你很可能刹不住闸,虽然打通了灵感,直觉,但你的自我意识却渐渐模糊,就好像你会感觉自己如神一般,不需要像人那样如此般活着,久而久之,你的朋友都会疏远你,这个社会也不会接纳你,这都是我亲身体验,真的,等真到了你孤立无援的那一天,你就知道痛苦了。孩子,好好学习吧先,让自己的左脑先充实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开发右脑时沦落到疯癫的底部,就说到这”

“开发右脑的确挺恐怖的,需要有够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小时候右脑就很发达,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就是传说中的透视眼,但同时也有它的痛苦,我每天晚上都不敢睡觉,晚上只要一关灯,在黑暗中不管睁眼还是闭眼,都能看到好多很恐怖的东西,而且整晚整晚的在我眼前变幻,无法用语言和色彩来表达,每天晚上,我妈妈抱着我,我都不敢睡觉,后来,渐渐长大,左脑渐渐发达了,就知道怎么去避开那种意识形态了。”

“说好的照相记忆呢?是能浮现出文字的形象,但是编程代码中出现一个日本女演员的名字这是什么鬼?”

“副作用其一:原色再现的能力会让你在夜晚或暗处出现幻视和阻挡现实中的实物成像。(我自从学会开车到现在有五年了,都没开过夜车,夜晚开车对我来说那就是黄泉路,是十分危险的,至于多危险可以参考瞎子开车)

副作用其二:眼睛对于光的感觉异常敏感,环境中如果某一处的光反射过强会不自控的引发照相式记忆(我最害怕的就是夜里突然开灯、照相时的闪光、会车时的远光灯,等等突然性的强烈光源,它会让我短暂的失明五分至七分钟然后缓慢的恢复视野,完全恢复至少要五十多分钟左右)

副作用其三:视觉幻觉(幻视)的无意识出现,闭眼睛能像和睁眼睛一样看见东西,非常真实的幻视物体即在眼前,这些种种现象的出现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去抵挡.(例如我经常出现的幻视,在看窗户外面的景色,其实我是闭着眼睛的,而且还在晚上背对着窗户)

副作用其四:对于负面事物影像的精神影响过强,(例如我就不看恐怖片,因为眼前再现的能力会让你无法适从,情绪上的任何波动都会影响你眼前再现的能力,当然因人而异,有心理素质过硬的人,但我是不可能了,我也没耳闻过会波动阅读的人能看恐怖片,而且我也不相信)

副作用其实很多简单而又省略的说:你就像一个思维很正常的精神病,具体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蒋言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14885/answer/39180729 来源:知乎)

......

后来,关于右脑开发是伪科学的说法开始在网上流传。这个就不多讲,可以百度一下。不过,所谓的右脑开发,我认为是“形象思维、形象记忆”,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陷入这种争论,来质疑我们有没有开发右脑潜能的必要。在右脑开发是不是伪科学的论证中,并没有人否定我们的图像思考,图形记忆等能力。而大脑的功能就是这样,如果针对某一方面强化训练,确实是能使某些功能强大起来。左右脑的划分,应该是“功能”上的,而不是解剖上的。我们说的右脑开发,并不是说右边的大脑的开发,而是指的是形象思考、记忆、直觉能力的脑功能的锻炼,右脑只是这些脑功能的代言词。就像人人都会跑步,但是却能通过训练让自己跑的更快。所以,才会有上面这些副作用者,盲目的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而出现很多问题。这就好比一个健身者仅仅锻炼身上的一块儿肌肉导致身体变形一样。

当初记得还有另外一种很神奇的速读法,叫做“十倍速影像阅读法”,美国人保罗席利发明,号称一页页的快速翻书,直接把文字读进潜意识。练习者也是多多,效果却差强人意,就算有些效果,也是其借鉴传统速读法的其余步骤的效果,而影像阅读这一步就是一个安慰剂效应。这在NASA已经专门试验过,就算影像阅读的培训专家,用影像阅读法读透一篇文章,比用传统读书法还慢。这种阅读法比之于波动速读掀起的波澜要差很多,所以就不多说了。

这样,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右脑波动速读和照相记忆的热潮似乎慢慢退却了。但是,又一波热潮开始兴起,从此,速读从一种科学前沿的东西,开始向神棍技能正式转变。

三,儿童右脑开发热潮来临

精明的中国商家从这一波右脑热潮中嗅得了商机。他们发现,其实七田真在日本主要是培训儿童和未成年人的,而成年人的训练效果很差。原因在于,儿童期特有的一种现象:遗觉象。以下关于遗觉象的说法摘自网络:

“心理学家之所心偏好这种叫法,是因为遗觉在很多重要的方面与照相机拍摄的图像有所不同。比如,照片对图像的任何细节不会遗漏,但是遗觉像只对景象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和最有意义的部分进行最准确的描绘。

与我们大多数人所体验的正常的图像记忆相比,这种超清晰的图像记忆在几个方面也有所不同。其一,具有遗觉像能力的人报告说,他们记忆中的图像与原始体验的图像一样生动;其二,遗觉像看起来好像是在“头脑之外”,而不是在头脑之中。(即使具有这一能力的人觉得遗觉像在头脑之外,但是他们知道这只是头脑中的的图像。)不仅如此,遗觉像可以持续数分钟,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数日。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遗觉像也可能成为祸害。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报告说,活灵活现的记忆景象会扰乱他们对于其他事情的思考。

遗觉像比较多地出现在儿童之中,但在成人中很少出现。虽然没有人知道这种能力为何在儿童时期比较多见,而在成人时期会变少,但这可能是某种发育所决定的,就好像人在长大过程中会换掉乳牙一样,这种能力的消失很可能与儿童形式运算思维的发展有关。形式运算思维通常在11~12岁开始发展的。

另一种是这样的,案例研究表明,遗觉像能力的衰退与语言技能的发展有关:具有这一能力的人报告说,用语言描述遗觉像会让图像从记忆中退去,而且他们学会了使用这种办法对遗觉像加以控制,不让其干扰正常思维。一项在尼日利亚进行的跨文化研究进一步说明,遗觉像能力的消失也许是由于语言技能和视觉成像能力这间的冲突所造成的。这一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生活在伊波部落的成员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遗觉像不仅仅普遍存在于孩子之中,而且普遍存在于成人之中,虽然该部落的成员能够准确地画出早些时候所见图像的细节,但是,那些移居城市,并学会的部落成员的遗觉像能力却几乎完全消失。

遗觉像不仅对那些具有这种能力的少数个人而言是个实际问题,而且也给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理论性的问题。如果遗觉像确实存在的话,那么是记忆的哪个部分司职这一能力呢?另一方面,如果遗觉像被证明是一种独特形式的记忆,那么这就与被广泛接受的记忆三阶段模型产生了冲突。

至于可不可以后天培养出来,这个问题有些让人质疑。有关部门专门培养人的这种后天“照相记忆”,他们称之为“十四天魔鬼训练”的超技能“照相记忆”。但最终结果都被驳回。”

所以,这些儿童的波动速读、右脑开发等等,除了利用儿童的的思维偏重于形象思维以外,就是围绕这个遗觉象做文章。就算有的儿童遗觉象不明显,也可以通过训练刺激激发出来。所以有一半的孩子都可以有所提高,课堂上也可以看到不少孩子有了成人看来非常好的成绩: 记忆力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加快,想象力丰富等等。

但是为何成年人就没有这种能力呢?难道大脑越发育越差了吗?我可以问你一下,假如你有这种眼前浮现以假乱真的想像能力,假如你能把看到的东西都像摄影一样记在大脑里,你自己扪心自问,你会在眼前看到什么东西?那些该记住的不该记住的都塞进你的大脑你能不能受得了?所以说,这应该算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

另外一点,成人需要大量的用到逻辑思维,而这种遗觉象或者强势形象思维的存在,会对逻辑思维起到很大的牵制作用。因为任何的抽象思维都会激发一堆图像出来捣乱,逻辑思维很难运行。所以从初中开始,那些右脑功能就会逐渐退化。我想很多人都有这体会,小时候的想象力很丰富,大了就不行了。成年人在大脑密码这里训练的右脑能力,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习惯”,用形象思维帮助无声思维的运行,是一种左右脑综合开发的方式,是不会出现副作用的。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儿童期利用遗觉象的这种右脑和波动速读的训练,是不是有必要呢?

无论从人的自我保护方面说还是从以后大脑应用方面说,儿童期所开发出来的这些能力,十有八九在进入初高中以后会丧失掉,回归到和其他孩子同样的起跑线上。但是那种心理落差,孩子的幼小的肩膀是否能承受住。如果不想让这种能力退化,就得从今以后不断的加以右脑刺激训练,并且必须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以避免因过强的右脑能力出现问题,而且要做好孩子逻辑思维很差的准备。

再说儿童的速读。首先,速读的用处是短时间阅读大量的材料并获取其信息,儿童没有这么重的阅读任务,更重要的是,儿童的基本的阅读理念并没有形成,也没有什么阅读经验。此时,应该培养孩子精读的能力,也就是对材料的研读,对内容的透彻理解。这样形成的阅读习惯和体验,无论对以后学习中的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是必要的。当阅读习惯和理念形成,他们对于阅读中的理解就有了自己的“标尺”,此时再训练速读,才不至于把速读练成不求甚解的泛泛阅读。否则,在基本的阅读理解概念都没有形成之前训练速读,他们很可能就认为,阅读就是尽可能快的把书看完,理解不理解的先搁到一边。一旦他习惯了这种看书方式,认为看书就应该这么看,那以后阅读教科书和专业书籍的时候怎么办?

我认识的一位家教,去教一个数理化特别差的初中学生。他发现这个学生的精读能力几乎为零,看任何题目就是随便扫一眼就说自己看完了。而题目的要点、逻辑等等完全获取不到。这位家教朋友说,你能不能看题认真点?孩子一脸疑惑,说我已经很认真了,我看书都是这样看,谁不都是这么读吗?后来经询问,他在小学的时候参加过儿童速读班,原本让家长引以为豪的速读能力,如今成了巨大的累赘。

当然例子有些极端,但是这种现象不得不防。

四,神奇的量子速读超能力

说实话,开始的时候的儿童右脑开发和速读培训还是比较“规矩”的,还是遵循着七田真的那一套学说。但是慢慢的,儿童的速读和右脑开发变成了超能力的修炼。蒙眼识字、比电扇还快的翻书、甚至眼睛都不用看,蒙着眼罩就能汲取知识。这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神奇功法?有什么论据和科学道理?笔者竭尽所能查阅相关知识书籍,也没法给这种神奇的共法找到合理的解释,因为“量子”和“阅读”还有人脑的功能,无论如何也扯不到一起去。

这种神奇方法的创始人,仍然是一个日本人,名字是飞谷由美子。她的这套“功法”不仅仅在中国有市场,甚至已经蔓延到了世界各地。说实话,这套东西已经连上一节的“副作用”都不配拥有了。

但是正是这种神奇的扇风速读法,让人们对一些有科学依据的快速阅读技能也一棒子打死。

五.速读真的存在吗?

如果说,你心目中的速读,就是能以常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阅读速度去阅读,还能有良好的阅读理解效果,那它就是真的。如果你心目中的速读,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不仅能一页页的快速翻书,还能背诵出来,那就是假的。

速读,关键的是理解方式的转变。

关于速读中的理解,很多快速阅读相关书籍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甚至有很多速读爱好者说,速读的理解就是把所有的内容都用图像理解,这显然是以偏概全,把自己练习用书中的理解方法当成放之皆准的普遍理解法了。抽象书籍例如数学,逻辑学这些书籍,显然是不能通过转换图像理解的。还有的人为了追求速读中的理解,刻意压制头脑中的发音,认为把发音抑制住了,就学会速读的理解了,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那么,速到底速读中的理解是怎样的?

速读的理解,就是通过字形直接获取文字表述的意义的过程。什么是文字的意义呢?比如,中文说的“学习”,英文说的“study”,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它们的发音不同,但是表达的意思确实一样的,这就是“文字意义”。速读中获取的就是这种意义,反应在实际阅读中,就是看到文字就有一种心知肚明的感觉,但是却没有必要表达出来。此时,看书就好像你与作者直接心灵对话,文字的内容是“涌入”大脑中。此时,书本的页面在向你讲述它的故事,它的内容,用不着你刻意去读,去想,而自己的大脑是一个“被动接收器”。文字形象只是一个载体,它的上面“漂浮着”文字意义,就像水一样涌入你的大脑中。所以当你去专心感受文字意义的时候,并不会专心去在意字形字音,因为没有必要。

速读的理解,用的是大脑中的内部语言,也就是发音之前的那个短暂的想法。在经过训练之后,我们是可以清晰的把握住这个想法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闪念。通过闪念思维的理解,我们就好像和文章作者进行着灵魂层次的沟通。此时我们会有一种感觉,就是自己还没有看清字是什么样的,文字意义就已经理解在了大脑中。这是一种非常快捷,非常舒适的过程,眼睛很舒服,大脑也很放松。当文字理解完之后,文字的形象或读音才浮现出来,好像慢半拍一样。此时书本就真正变成了作者的想法、知识和智慧的载体,而不再是印刷的文字和纸张。你会有一种更加直观的感觉,每一本书中都有它自己的灵魂,你翻开书本,就直接接触到了它们的灵魂。

那么,上面说的这些文字的直接意义怎么获取?是通过读音吗?肯定不是,是“字形”。在速读中,有一个词,叫做“眼脑直映”,大家可以在百度搜索一下这个词的含义。但是这里需要纠正一个错误,眼脑直映映在脑子里的不是文字形象,而是文字的意义。在主观意识中,文字还没看清之前(其实已经看到了,只是长久以来的发音阅读习惯让自己觉得还没来得及看清而已),其意义就已经瞬间进入了大脑。这个过程叫“视读理解”,也叫“视解”。有人说这是一个神秘的词,因为可望而不可及。其实速读训练完之后,如果你感觉文字的意义,像流水一样涌入了大脑,而无需自己再用力去读,去看,去想的时候,你就达到了所谓的视读理解。按照一些人的说法,就好像“喝水一样流畅舒服”。

速读中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视幅。什么是视幅,就是你阅读的时候习惯一眼看几个字。一眼看一两个字、词,那么阅读的时候肯定是扫视的。如果你一眼看七八个字,那么你阅读的时候眼睛就是跳动的。规律的眼睛跳动,是速读中的用眼方式。

另外速读中,一个普遍的说法,就是必须锻炼自己的视野,用很大的视野,去看更多的文字,这样才能理解的更快更好。但是很多人在视野扩大这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其实人眼不进行任何训练,都有32k书的三分之一行那么大。这个基础足够可以用来掌握无声阅读和视读理解。而且阅读速度应该可以在每分钟1500字以上。纯熟以后,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的有意识扩大视觉注意力,渐渐的过渡到一目半行,一行,双行,直至多行。视野是在海量的阅读中练出来的。

说到这里,有的人肯定会说,人的眼睛怎么可能一眼看一行,或者多行?你学过视网膜生理没有?

没错,人眼绝对没法一眼看清这么大范围内所有的字。一个速读者再牛,他能清清楚楚看清的字,就是对应于视网膜中央凹的中心视觉。但是经过训练的速读者,他的眼睛周边视野(也就是所说的余光)是能意识到几行文字的,虽然远远不像中心视野那么清楚,但是能在瞬间辨认出来是什么字。

另外有些人对视野扩大训练的很盲目,认为只要把视野扩大了,自己的速读练习就完成了一大半。其实不是这样的,就算你的视野扩的再大,你的理解水平上不去,在阅读中还是理解一两个字一两个词,那么这扩大的视野也用不上,还会再慢慢缩回去。

另外,有人对速读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只有练好了速读技能,那就是可以速读天下所有的书,不管难度都能记住理解。这肯定是不对的,碰到困难晦涩的书籍,速读也会有虽然文字意义已经获取,但仍然有理解不了、看不懂的情况。就像老师上课讲课一样,虽然把老师的话全都听到了耳朵里,但是老师讲的内容却有可能理解不了。这时候怎么办呢?就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另外就是把书多读几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对一个速读者来说,把书多读几遍,是非常轻松的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月影逐波管理员

386篇主题总数

146总热度